思墨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思墨小说 > 传信大明 > 第343章 对于计划经济的思考

第343章 对于计划经济的思考


难道,这个佛堂便是大明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传输点?

一想到这里,李晗不由屏住了呼吸,神情也越来越紧张。

紧接着,他看到朱元璋在摆放好了书籍和信件后,佛案上,毫无征兆般冒起一团神秘的蓝光,将书籍等物件团团包裹住。

很快,待蓝光消散后,佛案上所有的东西也都完全消失不见了。

这……李晗完全看傻了眼,这和邮箱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!

不过,看来大明和二十一世纪的传输点仅仅是那个神秘的佛案,而不是整个佛堂,否则的话,恐怕朱元璋也会被一起传送过来吧。

也即是说,在老朱的佛案和自己的邮箱之间,有一条时空隧道,或许是,佛案和邮箱是用同一种材料做的?

也不对啊,那佛案明显是用木头做的,而自己的邮箱,如果不去检测的话,光从外表来看,就是普通的钢铁罢了。

或许找到佛案,便能寻出一些端倪出来,只是那个佛案,如今又在何方呢?

想当初朱棣迁都北平后,应天府作为陪都,皇宫里的东西基本上没怎么变过。

而到现在的话,历经六百年的风雨飘摇,南京明故宫遗址上,除了还剩下几个皇宫的架子和地基外,早就啥都不剩了,和北京故宫完全没有可比性。

那佛堂,也早就消散于历史的尘烟中了吧,至于佛案,恐怕只有老天爷知道在哪儿了!

看来线索又断了,于是李晗又想到了那一大堆《大明志书》,足足十好几本呢,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完。

而且看这东西不比看网络小说,得认真仔细看,寻找其中的线索,得,还是先看老朱的回信吧。

拆开信封,将信件拿了出来,然后仔细阅读起来。

信件有两封,一封是朱元璋写的回信,而另一封则是他写的关于江南地区各州府的产业报告。

李晗不由笑了出来,这个老朱啊,还真的一本正经的写了调查报告呢,是个好学生,应该鼓励一下!

先打开信件看了起来,刚开始看时,李晗不由连连点头,看来朱元璋对于经济发展的领悟,还是超过自己预期的。

不过看着看着,他却觉得越来越不对劲了,好家伙,李晗直呼好家伙!

俗话说领先世界半步是天才,领先世界一步是疯子,老朱啊,你这是领先世界六百年啊!

老朱你这是市场经济都还没整明白呢,给直接跳到计划经济了,真是一步到胃啊!

不得不说,朱元璋还真是个天才,居然能从自己所讲解的宏观调控,联想到用计划的形式来规划生产调配资源!

而且其中的某些想法,其实还挺先进的。

弗拉基米尔·伊里奇·乌里扬诺夫和慈父同志在你面前,都得恭恭敬敬的叫一声祖师爷!

倒不是说计划经济不好,当初百废待兴之时,想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,特别是重工业的兴建,承接毛子的156个工业大项目,是需要计划经济以及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才能完成的。

而且也为如今全球第一的工业规模打下了牢固的底子。

别的不说,光是火电厂和水利设施的兴建,便基本解决了工业生产的用电用水的需求,不然改开后,哪有实力承接下那么多的生产外包。

光是工业用电用水就得卡死一大堆厂子。

再看看现在的VC,没有北方供电,VC的工厂得停工大半旯。

就更别提亚洲头号神秘大国巴拉特了,在九十年代以前也是实行计划经济,但为何一直没有工业起来呢。

没有将基层彻底犁一遍的革命,靠着一堆的地主、大字不识的贫民以及好几亿和社会生产几乎无缘的达利特,还有无数殖民时期留下的买办贵族,各邦之间别说分工协作,只要哪天没动手打起来那就叫和平共处了。

就这样的社会底子,连六百多年前的大明朝都远远比不上,还想搞计划经济玩工业化?

而且你特娘的实行的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。

资本主义加计划经济,抽象了啊,额,还有个更抽象的内阁议会制……BUFF叠满了属于是。

玩小农经济都更靠谱些好吧。

也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战略优势,在两大阵营看来能够牵制东大,不停的输血,这才混了个名不副实的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头衔,美其名曰第三世界的领导者。

然后,站起来的巴拉特人民,在63年后又坐下了。

而新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计划经济,和领袖强有力的领导以及万众一心的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,当然,整个社会的架构也能够形成强大的组织力。

只是计划经济到后来的施行遇到了阻碍瓶颈,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,说得简单一点便是计划生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冲突。

而且计划经济自身所固有的毛病,在生产水平上来后,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工业的发展。

但于大明而言,恐怕就差了那么一点意思了,用课本上的话说,就叫做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。

说人话就是——

作为大明的头号人物,朱元璋的领导力毋庸置疑,只是那基于宗族血缘的社会基层管理架构,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有计划的生产,几乎毫无可行性。

而且大明的老百姓,也没有那个觉悟啊!

也就是说,老朱不可能调动起全国的百姓,放弃自己所从事的营生,而按照你的命令去专门从事某一项生产。

而且按照老朱所提到的,要实现有计划的进行生产分配的前提是,必须得准确预测市场未来的需求。

恐怕玉帝他老人家来了,都做不到这一点吧。

要真能做到这一点,别的不说,光期货市场就能彻底发疯了。

不过从信中也可以看出,朱元璋从内心深处而言,依然习惯于用皇权命令以及朝廷政令的形式,去干预所有的事情。

典型的帝国主义头子作风嘛,根植于骨髓和血液,没办法的,只能慢慢去改变了。

信件不长,李晗很快就看完了,然后又将朱元璋写的江南地区产业报告打开,看了起来。

报告写得很详尽,各州府的产业、从业人员、产值等等信息都位列其中,看来老朱是真打算以此为基础去实现计划生产的。

计划生产不是不能搞,但按他那个搞法是行不通的,得得得,得赶紧给老朱回信,免得他一拍脑袋整出啥幺蛾子出来。

想到这里,李晗拿起纸笔,给朱元璋回起信来,写好后,又给寄了过去。

然后,便从仓库中拿出几本《大明志书》,认真阅读了起来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