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蒙古人动手和咱们有什么关系?”皇太极冷笑的说道。
“大汗英明。”济尔哈朗连忙说道。
“明朝人不是有句俗话吗?叫做有枣没枣打三杆子,咱们一边让多铎去骚扰他的后方,给他捣捣乱,让明朝的边军没法平定叛乱,让他们的造反闹起来。”
“一方面给李刚找点麻烦,一举两得的事情,最终无论有什么收获,都是咱们的收获,终归是不亏的。”
“我明白了。”济尔哈朗低头答应道。
大明,山海关。
李茂将手中的文书放下,脸上露出了一抹冷笑说道:“朝廷上的这些人真的是一点脸面都不要了,现在又把李刚给抬出来了,早干什么吃了?”
看了一眼自己的文书,杨嗣昌有些无奈的说道:“现在的局势,到了这个地步还说这样的话有什么用?咱们还是收拾一下,赶快走吧。”
“收拾收拾,刚来才多久?”李茂转过头说道,“朝廷就应该让李刚去平乱,以李刚的手段,区区反贼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,用不了多久,他就能够剿灭张献忠和李自成。”
摇了摇头,杨嗣昌苦笑着没有说话。
朝堂上的那些人对李刚的提防之心可太重了,首先便是以文抑武,在朝堂上的文官看来,李刚的地位已经足够高了,不能够再给他重用了。
再让李刚得到重用,那就翻了天了。
其次便是李刚不好控制,李刚本人太能打了,率着几千人马就能追着皇太极跑。一旦让他去平定叛乱,招抚并用,很短时间内他的实力就会得到极大的膨胀。
自己在宣大的时候看过李刚的招募政策。
让李刚去安顿那些难民,难民必然会成为李刚的死忠,这还不是关键的,关键是李刚到了地方之后,恐怕不会和他们和光同尘。
地方的事情错综复杂,怎么能让一位武夫插一脚?
这些事情李茂不是不明白,杨嗣昌也不是没有解释过,只不过李茂对此颇为不以为然,甚至对朝堂上那些人破口大骂,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。
两个人正在对话之时,外面响起了急切的脚步声,一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。
两个人抬起头见来人身穿盔甲腰带宝剑,面色有一些发红,留了一抹胡须,来的人不是别人,正是吴三桂。
“见过部堂大人,见过李先生。”吴三桂见到杨嗣昌之后,连忙行礼道。
李茂摆了摆手,杨嗣昌则是笑着说道:“今天把你叫过来,是有一件事情要和你商量,朝堂的调令已经下来了,我要带着人回去清剿叛军了。”
“对你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安排,如果你想跟我走,你可以带着手下的人马跟我一起离开山海关,清剿叛军对你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。”
“在我的手下,我也不会苛待你,好好干几年,官位肯定会有提升。如果你不想离开山海关,那就继续留在山海关,我相信新来的大人也会重用你的。”
吴三桂心中一动,一时之间陷入了两难。
说实话,跟着杨嗣昌离开辽东,吴三桂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自己清剿农民军肯定能够立下很多的功劳,将来肯定能够升官发财。
问题在于祖大寿被俘之后,自己家在辽东的利益都需要自己来维护和捍卫,如果自己走了,自己手下的人自己家的这些人怎么办?
可如果不走辽东的局面未必会有什么变化,皇太极真的很难打,朝廷上一时半会恐怕恢复不了元气征讨皇太极。
“你不用有太多的顾虑,”杨嗣昌笑呵呵的说道,“朝廷派来坐镇蓟辽的是李刚,他曾经是我的属下,我会向他保荐你,看在我的面子上,他会重用你的。”
“当然了,以你的能力,即便不用我说什么,他也会重用你,李刚此人知人善任,这个难得的人物。”
“李刚?”吴三桂抬起的头,脸上露出了几分震惊的神情说道,“可是上一次大胜皇太极的李刚?”
“没错,就是他。”杨嗣昌笑呵呵的说道,“李刚还真是大名鼎鼎,谁都听说过。”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